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州虎丘塔维修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州虎丘塔维修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上都不错,但非极品!就苏州而言,本人知晓有一件(绍兴十三年平江府造)制款的弦纹月白釉鳝血纹瓶,其特征是器行規整,霸气十足。具有如冰似玉,小儿肌肤和肤之微汉等特征。不知可为苏州极品?
据苏博介绍有各类馆藏3万余件,但常设展出的比例不多,其中的镇馆珍品为两塔珍宝,虎丘云岩寺塔主要是五代秘色莲花碗,盘门瑞光塔的宋代真珠舍利宝幢。
虎丘塔 五代秘色莲瓣碗
宋代 钧窑鼓钉洗
明代 永乐~宣德 甜白釉菱口盘
明代 宣德青花盘
明代 宣德青花龙纹盘
明代 万历青花抹红高足碗
明代 德化窑簋式炉
瑞光塔 真珠舍利宝幢
盛宝幢的木函
宋代 雕版印刷《妙法莲华经》
谢邀。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子渊以前在为读者介绍文物时专门讲到过这个问题。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乃是现代所确定的第一件秘色瓷器物。这么一说,其价值可想而知了吧?不过人们又是凭何确定其为秘色瓷的呢?具体经过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虎丘塔远眺
关于这件国宝的问世,还要从著名的苏州虎丘塔说起。虎丘塔,又称苏州云岩寺塔,坐落于苏州虎丘山顶,始建于五代时期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竣工。虎丘塔的塔身高度为58米,为八角七层砖塔样式,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古塔。虎丘塔原本带有飞檐楼阁栏杆的木构塔檐,但在历次焚毁被火烧殆尽,仅剩砖砌塔身挺立于世。由于饱经风霜洗礼,虎丘塔的地基发生下沉,从明朝末年开始,塔身便逐渐向西北侧倾斜,世人因此也称其为“东方比萨斜塔”。
▲高耸入云的虎丘塔
建国后,苏州市曾于1956年对虎丘塔展开大规模修缮,而一大批珍贵文物也正是在此期间面世的。次年春天,维修工人在从正西方向虎丘塔第二层中心砖隙浇灌泥浆时,突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无论他们浇灌多少泥浆,却都无法将砖隙灌满。在专家的指导下,工人们揭开部分砖块,发现灌浆顺着石砖缝隙,流至一个隐秘的夹层中。在场专家得知夹层后欣喜不已,毕竟这意味虎丘塔的塔身之中可能有珍宝问世。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通过工具,人们小心翼翼地从第二层塔心,即砖砌十字交叉天宫(暗穴)中取出了一批经箱文物。照着这个方法,众人又从第三层、第四层塔心的天宫夹层中发现一大批珍贵文物。这些珍宝不仅包含经箱、石质宝函、经卷和刺绣经帙等佛门经书,还有铸铁金涂舍利塔、绢绣袱、铜佛像、檀木雕三连佛龛等用具和佛像,其余还有***通宝、乾元重宝等各朝钱币。不过谁也没想到,从第三层天宫中发现的秘色瓷莲花碗才是最为珍贵的。
秘色瓷在法门寺皇室供奉物帐碑未开启之前,只见于史料和碑文记载并无实物对照,同时知道它是***专用之物。是由越窑特别烧制,制作工艺配方皆是秘不外传。
五色秘色莲花碗只所以能成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原因有三个:
一、秘色瓷是皇室专用用品。
二、配方、制坯、上釉到烧制都是保密的。
三、是皇室供奉佛祖的***贡品。
能不能成为镇馆之宝无非看其价值所在。
1956年苏虎丘云岩寺塔时,塔内出土一件受世人瞩目的珍品——越窑青瓷莲花碗。
首先其工艺就算得上同品巅峰。产于五代 通高13.5厘米 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
这件莲花碗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精品,也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文物之一。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外壁饰浮雕莲花三组,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刻划双钩仰莲两组,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饰浮雕覆莲二组。该碗共由七组各种形态的莲花组成。瓷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托心平整,正中镂有一小圆孔直通器底,孔边刻“项记”窑工(作者)二字,施青釉,釉层厚且通体一致,光洁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正如唐陆龟蒙《秘色瓷器诗》中描绘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目千峰翠色来”,和陈万里先生形容的“一泓清漪的春水”般的湖绿色,器形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通体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然后其文物研究价值也无比重要。秘色瓷始烧于唐、五代和北宋初期,五代时吴越王钱氏建国,在浙江上林湖置官监窑烧制青瓷,被列为宫廷供品,庶臣不能使用。
1995年,上海召开了“国际秘色瓷研讨会”,全国各地“秘色瓷”精品云集上海,苏州博物馆的这只莲花碗被专家一致认为是五代越窑青瓷精品中的代表作,称得上是秘色瓷中的稀有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虎丘塔维修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州虎丘塔维修方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gzshgk.com/post/5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