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乔治巴顿维修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乔治巴顿维修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比较下军衔就清楚了,古德里安的最终军衔是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大将),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与一级上将类似),而曼施坦因是德国陆军元帅,重要的事情说二遍,陆军元帅!那是可以独挡一面、担负战略方向上作战指挥的军事家,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将帅之别”。
(古德里安)
就职务而言,古德里安指挥的最大战役兵团时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的第2装甲集群,后来升格为坦克集团军;巴顿指挥过美军第7、第3和第15集团军,诺曼底登陆前那个“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是***的;而曼施坦因被解职的1944年,已经出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比古巴两人高一个段位。
就年龄来看,1939年二战爆发时巴顿将军44岁,曼施坦因42岁,古德里安41岁,都属于年富力强的时间段。但是曼施坦因在战场上整整厮杀了五年,直到1944年去职。而古德里安只打了三年,被重新起用后再没上过战场,巴顿将军1942年底才到达北非真刀真枪参战,战争参与时间大约二年半,因此战场经验也是曼施坦因最是丰富。
(曼施坦因)
就资历来看,在二战爆发初期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期间,曼施坦因先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中将参谋长,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主张用装甲部队突破阿登森林就是他的想法,所以称为《曼施坦因***》。此时古德里安担任第19装甲军的中将军长,从指挥序列上来说,得算是曼施坦因的下级。
而号称“血胆老将”的巴顿,二战爆发时刚刚晋升美军第一个装甲旅的准将旅长,1942年受命组建第1装甲军。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已经在苏联战场上进行大规模装甲作战了。古德里安1941年底被解职后再没有掌握兵权,后面担任的什么装甲兵总监和“代总参谋长”都没有实际指挥作战之责,小胡子一个人包办了。
“德军投放到苏德战场的总兵力为八百万,用在西线(包括非洲战场)的兵力不足六十万。而巴顿中将“单独”对付的德军最多的那次只一万多。他算哪门子的天才?”——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巴顿就算了,在后勤保障开了***的国家当将军,只需要他中规中矩别被吓住,胜利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即使在勇气这一方面,巴顿之所以突出,也要感谢后来好莱坞的重新包装。实际上巴顿对德军作战,面对最多德军的一次也不过万把号人,还属于边角料拼凑出来到西线应付一下的德军,在北非对付隆美尔,世人都知道巴顿和蒙哥马利是胜在隆美尔没有后勤没有油,D日之后,西线德国人拼凑出来的西线部队一个反击,就让西线盟军屁滚尿流,最后也是输在没油,当时巴顿领导指挥的部队也没好到哪里去,最多也只能说算比别的盟军早一点醒过神来。就是说巴顿其实从没遭遇过德军的精锐和主力部队。
德国人最精华的部队,早在巴顿出场前,已经在苏联消耗殆尽,不过要是把巴顿投放进他出场时的苏德战场,大概他也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炮灰。而曼斯坦因跟古德里安俩人,正好隔着一条战术和战略之间的鸿沟,要做比较也不是很方便,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很多人总是拉偏架,认为是***的瞎指挥耽搁了这两位大神的发挥,其实不然,我们要有一个认知基准点;那就是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巴巴罗莎***开展起来之后,***最不满意的就是一帮将军元帅老是只从纯军事角度看问题,真的,要不是***“瞎指挥”,由着将军们性子来的话,前期完全消灭苏联纸面部队的战果都达不到,这里面最不让人省心的就是古德里安,他老兄一进苏联,就一直憋着朝莫斯科冲,明斯克大合围,明明他要负责一个方向的,结果他把主力带着赶路,明斯克那边任别人死催,也就派了个临近的团级单位过去应付一下,要不是苏联部队自己乱了套,这次合围就算白瞎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苏联部队从他负责的那个方向撤了下去,数据党可以复核一下,明斯克合围,苏军跑出去的比例,是不是德军前期占优时,几次大合围中最大的一次。后面基辅合围,就是***直接把古德里安直接抽掉出中央集团,反复强调让他全军南下,这才与南方集团一起完成了最壮丽的基辅大合围。古德里安为什么那么狂热的要朝莫斯科赶?要说他不知道攻下莫斯科除了在政治宣传上有利之外,军事上也就只有中断苏联交通总枢纽这么个隐性的好处,实际效果是不及多消灭苏联大量军队的。他的私心很明显,就是赶到莫斯科,赶紧攻城,然后他本人可以封帅!可是战事一直有利,***真的放手让他进攻莫斯科了,他在城下受到小挫折,又忙着要退兵,原本进攻莫斯科,该是北方集团的事,就是古德里安在德军的名望和他的急迫,***做了很多调整,最终让他首攻莫斯科,结果事到临头,他又玩这么一出,违命撤军,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怎么会不勃然大怒?曼斯坦因也是,东线德军陷入困境后,提出一系列退守方案,当然从军事角度讲是没问题的了,可是德国和苏联难道还有缓和余地?这时候还看不出时间不是站在德国一边,必需在有限的***耗尽之前打垮苏联之外,德国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你靠后撤防守,守出一朵花来,又有什么用?按曼斯坦因那些纯军事观点,后勤保障不足,武器兵员匮乏,非后撤不可,在前面强撑是死要面子,对不对?
真对!只不过既然如此,还矫情防守个什么?直接投降不是更干脆吗?所以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这些纯军事观点,如果在战争发生之前说出来,以致战争无法爆发,那么是很不错的参考意见,等仗打到你死我活的份上了,你反复强调这些,是几个意思?俩人单比集团军以上装甲指挥,我想既然已经是战略级层面的东西,那么还是曼斯坦因更强一些,这东西不是说谁发明的谁就最厉害,哪怕战术层面的指挥,当时德军装甲指挥官,就找不出谁是菜的,古德里安去掉他的名望,战役战术指挥上,也不能说战绩最耀眼。
一战结束后,关于怎样使用装甲兵(坦克)众说纷纭,法国的理论是把坦克作为“伴随坦克”,分散到各步兵连营,跟在的冲锋的步兵后边作支援和掩护,所以法国的坦克设计时速很慢,每小时十公里左右,苏联元帅屠哈切夫斯基的理论最为了得——集中使用坦克,大面积迂回穿插打身后,***大为震惊,于是***用“离间计”挑唆斯大林将屠哈切夫斯基元帅***了,第一个使用屠哈切夫斯基理论的是朱可夫,斯大林打算在诺门坎之战后枪毙朱可夫,木想朱可夫用屠哈切夫斯基的理论集中使用坦克大迂回实行中央突破,大获全胜,将入侵诺门坎的日军全歼,朱可夫保住了一个条命,同时保住了日后二战斯大林的命和苏联红军,德军的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斯坦因是德军闪电战的姣姣者,巴顿将军率领的美军坦克战的规模都不大,木有和德军形成大规模的坦克集群作战,苏军总结二战胜利的因素是——朱可夫元帅、T—34坦克和坚韧不拔的苏联红军,美军总结二战的胜利因素是——飞机、登陆艇和吉普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乔治巴顿维修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乔治巴顿维修方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gzshgk.com/post/37000.html